2013年1月27日 星期日

自己做白菜餃子

現在一說餃子,就是冰凍冷藏的各式餃子。
說實在的,很方便,而且吃起來很多都味道不錯。但總覺得少了些什麼。

小時候,到學生時代,餃子一定是手工做的的。後來,在大學時期,從很多北方同學那裡也學會了自己做餃子。
甚至,一直引為自豪的是,一幫留學生在學校的學園節裡搞的餃子店。。。
現在想想,都彷彿就是昨天,但偏偏已經是那麼幾十年前的事。

既然諸多要求,不如自己做餃子吧。餃子的餡料很講究感覺,以前我的北方同學光靠鼻子就可以聞出攪拌的餡料的鹹味,真是需要『鍛煉』才行。

晚上這一餐,倒是讓我複習了一下皮與餡的搭配 ( 包出餃子 60個左右)

1.中筋麵粉 500 g (我用了1/3 低筋,2/3 高筋)
2.白菜 中大顆: 半顆
3.半肥瘦豬肉:500 g
4. 薑,蔥 : 適量 (個人喜好)
5. 選擇性的:香菇,蝦米

家裡某人揚言可以吃30個,其實晚餐3個人只吃了30來個。呵呵!

餃子皮要自己桿才好吃。從速度來說,一個人桿可以頂得上兩個包的:



整裝待發,最簡單的形狀:



水煮的好吃些?至少我覺得如此:



蒸的皮硬些,但家裡大半喜歡蒸的:


2013年1月26日 星期六

再試馬蹄糕

馬蹄糕,記得很久前試過一次。做得完全不成形,潰不成軍。所以這麼久就老老實實的吃酒樓出品的了。

上星期看了網友Songbird的網頁做的馬蹄糕,口水直流,忍不住又有想試試的衝動。

準備齊當後,週五晚開工了(好像很大件事似的)。結果,大成功啊!

第二天早餐,除了麵包外,3個人一下子吃了半邊的馬蹄糕!

老婆看我切,吃了幾塊後說,不煎也很好吃啊,!



不煎也好吃

製作基本上是按Songbird寫的幾行字,非常精闢易懂,試過之後也覺得超簡單呢。

蒸前



蒸熟後



轉載

材料: 


桂花  1克 + 熱水 100ml   (浸5-10分鐘後放涼)
馬蹄   10 粒    (削皮拍碎)
馬蹄粉 163g + 水 400ml (預先拌勻隔走雜質)
栗米油 1/2 湯匙
冰糖 250g + 水 400ml

做法:

1. 將冰糖煲溶, 加入桂花水, 栗米油及已拍碎馬蹄煲1-2分鐘熄火
2. 馬蹄粉水攪起, 慢慢加入糖水內邊快手拌勻, 再開細火煲滾至半流質 (要不斷攪拌)
3. 粉糊倒入已抹油之盤內大火蒸約30分鐘至熟透, 待涼便可放入雪櫃, 食時再煎軟


補充
a. 為了蒸的時間不太長,我用了強化玻璃的烤盤,高度大概3-4CM,容易蒸熟。蒸的時間可以15-20分鐘都可以了。
b. 用的鍋盡量用厚身點的鍋。這樣在第二步驟時,倒入馬蹄粉水後基本都可以整體達到半流質。
   我用康寧的那種鍋,不開細火都OK。溫度大概是最後降到60度。
c. 馬蹄粉水在水中要用細篩將顆粒搞碎,否則在倒入時估計會有溶不了的白色顆粒。

真正的印度餅

樓下新開了幾家連鎖店。什麼功夫點心,心粥館,魚米。。。加上原來就有的肯德基,麥記,披薩客,真的很熱鬧。

但是對於連鎖店,不到飢腸轆轆,只想解決溫飽問題的話,我是不太喜歡光顧的。

原因之一是,集團經營,總是找不到驚喜。

一家店可以吸引人的,除了其有特色的菜式之外,還有就是令人曾是熟悉的環境,包括店員。

一家每次去都不同門面的店員,可以肯定其味道也是不穩定的。

很可惜的是,現在隨著百物高騰,商場到處都是清一色的連鎖店,真是香港人的悲哀。

言歸正傳,週六,與老婆去元朗的蓬萊咖哩屋
Shangri-La Curry House
 去回顧了一下真正的印度餅。。。

元朗其實很近,搭輕鐵加西鐵,其站數甚至少過去市中心。這家店靠近西鐵站,但確實很久沒有來了。

門口,有蔡瀾推薦的字眼,還有一個烤印度餅的爐子。大概是換代下來的吧。

進到店裡,裝潢擺設都差不多。老闆娘還是以前那位印度(巴基斯坦?我分不清)美女。老婆說,老闆娘除了更加豐滿外,也沒有什麼變化。

熟悉的環境下,專心吃東西吧。

叫了牛肉咖哩+Naan(印度烤餅),魚咖哩+芝士Naan 套餐,另外加了 蒜末Naan和一碟炒青菜。 (兩個人是多了一點,呵呵!)

評價:
1.咖哩的料,牛肉很入味和爛,good! 魚肉塊也很新鮮,保持一點魚的氛圍,Good!
2.咖哩本身,稍微淡了點。
3.三種餅,普通Naan最底食。芝士烤餅帶點甜味,老婆喜歡,但我覺得不過癮。後來加的蒜粒烤餅,我覺得蒜粒略少了點鹹味,使得整個餅『平淡』了些。

可以推測,Naam比較講究發酵技術,麵團一定很濕,大概要靠低溫長時間發酵才不會破壞麵團的筋度。在烤的過程中是非常高溫的:不但底部,整個爐溫應該不下250度。在家裡做真的講究功夫。

補充:同樣的印度餅,還有一種叫做roti(很硬的大餅),另外一種叫Charpati,很軟的油酥餅,都屬於非發酵的餅。只有Naan是發酵的。

--- 以下是圖片---

普通Naan(後,單叫HK$10),芝士naan(前,單叫HK$16-)



蒜蓉Naan(HK$20)


餐前小吃

2013年1月23日 星期三

同感於王肇之的『不明白』

蘋果日報,我裝有APPS。但一般只會看頭版頭條的標題,然後就是副刊的名采,集中精神看的是李純恩,高慧然,左丁山,嚴浩和區樂民的文章。其實,陶傑的文章很精闢,只是精力不好的時候還會有消化不良的問題,所以可以看陶傑的文章是精力和時間都非常足夠的時候。

最近,我留意到另外一個人,就是王肇之。他的論點也非常令人矚目。我抄了近日的一部分,誰能回答他的『不明白』?!



我不明白擁有漢族血統為甚麼是成為香港人的必要條件,我不明白當香港人為甚麼首先要有中國籍。



香港人不應該被呼喝着滾去甚麼地方,這裏是我們的土地,我們不必滾,要滾的,是那些不認同香港的人。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21215/18101930



【香港人的定義】



 



千萬不要講甚麼同胞不同胞的廢話。第一,人家都不把你當同胞了,自己不要發花癡;第二,很多土生土長的香港人一年到頭不去中國幾次,同甚麼胞?



香港人千萬不要以為中共受人欺負了,今天的中共不欺負人就算了,誰敢欺負它?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30117/18136299



【中日緊張下的香港】



我不明白,為甚麼不在香港居住的跨境學童有資格要求政府方便他們在北區就學?我更不明白,他們有甚麼資格迫使北區學生跨區上課?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30123/18142951



【香港無責任保障跨境學童】



 

越過去!奔馳! Photo by Tigerzhk


2013年1月22日 星期二

價真棧。強國人

家裡的麵粉,很多時是在價真棧買的。噢,還有做麵包用的奶粉。時不時會沒貨,更加增加老婆的信心:新鮮!

昨早10點沒到,老婆氣急敗壞地打電話來,「老公,你的麵粉買不到啦,價真棧限制人流,排長隊呢!」
 
價真棧9:30開門,以往強國人沒有那麼早可以趕到的。 10點前一定可以很順利地買到東西就走人。

可是現在。。。!

看看今天蘋果頭條,『價真棧需實施人流管制』。。。又一個唉!

(圖片:屯市的價真棧門口)





一個諾大的國家,沒有自愛,哪會受人尊敬?看看高慧然的文章,深有啟發。

蘋果日報 副刊 

連侵略都不如! - 高慧然 

http://s.nextmedia.com/apple_sub/a.php?i=20130123&sec_id=12187389&a=18143035 










WEDNESDAY, JANUARY 23, 2013

連侵略都不如! - 高慧然


蘋果日報 副刊 

連侵略都不如! - 高慧然 

http://s.nextmedia.com/apple_sub/a.php?i=20130123&sec_id=12187389&a=18143035 


2013年1月21日 星期一

【烘培筆記】朱古力戚風的筆記

Blog寫烘培筆記,是我過後自己要翻看的記錄。打在網上,好過寫在紙上過後找不到。
但其實,真的有筆記的。小小本,記得多,翻看的少。

昨晚做的可可戚風蛋糕,有以下記錄。記有分量,火候,時間,烤爐的位置,形態。。。。
大概只有自己才能看得懂吧。。。哈哈!



始終,對於蛋白霜打發的力度,真實樣子,味道口感,筆記本是有其局限性的。
對了,忘記寫下操作時間:不算材料器材準備時間,從打發蛋白開始
0-5 分鐘 : 完成蛋白霜
 - 18分鐘 : 逐步加入材料,用電動打蛋器最低速打蛋黃漿,混合
也就是說,一般18分鐘會完成,然後入爐


其實,我在想完全不用上蓋是否會更好。。。因為我總覺得上部收縮不太『perfect』

冷卻後的形狀來看,上部不夠『干身』?

覺得要改進,就是動力啊!



剛剛停火時的樣子:



第二天早上切開的樣子。



至於口感嘛,老婆說:『一貫的好』。

多謝捧場啊!

Barlean's Flax Oil 的疑惑

為了健康,現在晚餐後都有吃一點亞麻籽油的習慣。 因為只是保健性質的,所以只是根據喜好來吃的(兩人分):將五大勺酸(大半飯碗)奶配一大勺(10-15CC),蘋果半個,切丁

本來,自從找亞麻籽油第一次在永安見到 Barlean這個牌子後,在iherb也見到,毫不猶豫下也陸陸續續買了幾次。說實在的,Barlean的亞麻籽油說是冷壓,但是很好『吃』。



可是,最近一次,給我發現相當的混濁:倒出來的時候,有點像石油出產,黑乎乎的。虽然『味道』吃不出有什么特别,但是样子有些令人反胃呢。
Barlean的亞麻籽油是黑色朔料瓶裝的,看不到裡面的樣子。有些擔心,所以馬上詢問iherb,iherb也轉去廠商詢問,这样是否正常。
可惜,12月中至今都沒有回覆,石沉大海。。。

看看提供給廠商的圖像:

其實,從價錢來說,Barlean是貴的。但是,『味道』確實不錯。雖是冷壓,但是有種熟油的香味(就是炸過東西的那種)。完全沒有植物的生『腥』味。

第一次吃加拿大的亞麻籽油時,覺得是沒有什麼味道的。後來試試吉林長白山的亞麻籽油,吃出有點冷壓的生味(有些人說是腥味),但也覺得是正常的。因為,吃過生花生與熟花生的話,知道那種生和熟的味道的不同

可是Barlean的所謂冷壓亞麻籽油出來這種香味,倒是出乎意料。

可惜,看來這個牌子要從家裡摘下了。

取而代之的是『Now Foods』了。





2013年1月19日 星期六

印度鍋貼餅 .vs.中國蔥油餅

上次印度餅沒能用焗爐,所以晚上再試一次焗爐版。

晚上7點鐘多才吃飯,所以5點半就要發麵

材料:
高筋麵粉:100克
乳絡:兩湯勺
紅裝Yeast:1克
泡打粉:1克
糖:5克
鹽:3克
水:70克 (比較沾手的,不用起筋,混合成團基本上就OK)
用植物油以湯勺最後整到表面光滑放置到發酵(約一個小時)

蒜頭一粒,拍碎,撒點鹽混合,待用

做法:
麵團壓扁,灑上蒜粒,用擀麵杖擀至橢圓形,然後用手拉扯成不太規則的,厚薄不一的狀態。

焗爐預熱220度(盡量高些)。
焗爐盤塗抹植物油,將餅貼上。面上再塗上一層油。入爐3分鐘後翻面兩分鐘。


入爐前


麵粉加入乳絡,可以增加麵粉發酵的風味,使到發酵母更加活躍,高溫下迅速膨脹。




感想:可以再拉扯得大些,薄的地方多就會更加香口。


同日加演: 蔥油手抓餅

很久以前在網上跟足梅仙師傅做的,是家裡的人要拍本人馬屁才做的東西。
悄悄話,不比師傅做的差。因為比師傅的薄但依然分層,所以更加香口。呵呵。。。
好吃的要點:熟面,最後用擀麵杖與鏟子將餅『鬆』開

以上鍋貼餅與蔥油餅相比較,本人則比較喜歡前者。



梅仙師傅的網址

2013年1月17日 星期四

戚風蛋糕:逐步成熟

KO這個名字,應該很多網友都知道的。麵包機,烘培,蛋糕等都搞,特點是筆記詳細。 

他作戚風是做到第19個才高呼成功的。 
可惜,此後就再也見不到KO作戚風(的筆記)了。 
是的,千辛萬苦的成功,也會使人有種失落,而失去目標。 
但我覺得,作戚風的樂趣,不在於口味的改動,而是那變化無窮的做法及口感。 
沒有perfect,best,只有better。 

自己做了多少次,真的不記得了。只是一味的試,一味的改。。。

今次做的奶茶味戚風,其實只是用了現成的半包奶茶包放入,以去蛋腥味而已。



這次上蓋用了有洞的鐵板(蒸東西用的),上移了一格。但燒了30分鐘,上面明顯不夠火;取出上蓋38分取出。 



相對有明顯空洞的,這個蛋糕更好吃。道理可能在明顯空洞是麵粉起筋,所以不夠「覓」?
也許,除了上部回縮問題,還要繼續加強戚風的細膩口感。

繼續努力!

2013年1月15日 星期二

陶瓷刀 vs 鋼刀

走在街上,往往會被那些攤位推銷員的介紹吸引住:「來看啊,最新款的陶瓷刀。。。切水果不會變色!健康啊!」云云。 


回家後忍不住試一試,左右有區別嗎?

現在的鋼刀的鋼水很好,成分穩定,不要想像成會生鏽的鐵刀才好。

一篇無聊的blog. 被人騙,也想騙騙人了。對不起!


2013年1月14日 星期一

『烘培筆記』蒜蓉印度餅

老婆喜歡吃印度餐。。。的餅。所以,週末就來試一試『蒜蓉印度餅』。 

材料: (只是試一試,所以麵粉真的就是100克)
高筋麵粉:100g 
鮮酵母:2克 
糖:5克 
鹽:2.5克 
乳酪(酸奶):40克(兩大勺) 
水╱牛奶:40克 
植物油:5-10克 
option:coriander leaves 適量 
備用:蒜頭:2粒。切碎,加少許鹽 

製作: 
1。將材料(除蒜頭)用手搓和。比一般明天要稀些,不用起筋,搓成團即可。 
2。盡量低溫發酵。我放入雪櫃一天。 
3。分兩團,稍微壓扁後撒上蒜蓉,擀麵杖軋入。軟硬兼施,連杆帶拉做成長圓型。麵團比較軟,手抹油整就可以了。 
4。烤爐預熱220度;烤盤塗薄薄的油(用紙巾蘸點油塗抹即可);貼上餅,餅面再抹點油;入爐 
5。兩三分鐘後翻面,入爐多兩三分鐘。取出就大功告成了。 

感想:
1.低溫長時間發酵的面很有麥香和口感。24小時是正好的感覺。
2.這次沒有用發粉。印度餅應該是用非常高溫的烤缸烤出來的。所以上下(前後)的溫度都相當高。家庭的烤爐220度一定頂頭了。
3.印度餅的特點是手拉,薄厚不一,所以脆(薄的地方)香(厚的地方)兼顧。
4.酸奶與酵

附圖:這是用煎鍋作出的印度餅(當時烤爐正在烤蛋糕)


*只有兩塊!

2013年1月13日 星期日

『烘培筆記』戚風蛋糕,總是差那麼一點

戚風蛋糕,是令人又愛又恨的東西。
一些條件的不同,會做出口感,形狀有微妙變化的。
所以,一個字,就是試!
開始有點擔心,這樣下去,老婆的體重會不會。。。。?

昨天做了一個『香蕉戚風』。筆記如下

材料1(蛋黃)
1.雞黃4個 
2.白糖 25克
3.香蕉一根 (標準尺寸(?)。週五口下留情,留到週日)
4.油 35克
5.牛奶35克
6.低筋麵粉 90克

材料2(蛋白)
1.蛋白 4個
2.白糖 55克

做法
1. 先將材料2(蛋白)打成蛋白霜。 按照T大師的打法就對了。用了4-5分鐘
2. 開始預熱烤箱。160度。
3.(與以往不同的)這次直接用做法步驟一的電動打蛋器(低速即可)打蛋黃。先蛋黃+糖混合,用打蛋器低速,看到要『發起』就加油,牛奶再打;加香蕉再打;
4. 低筋麵粉過篩,用手動打蛋器混合麵粉均勻。
5.與蛋白霜混合

-   從打蛋白霜到完成混合入爐 共18分鐘 -

烘培
160度,上下夾板;烤到25分鐘時取出上板,到35分停止取出

感想:
1.與之前一次咖啡戚風(採用蛋黃後下的合成法)相比,這次的體積比較大,但氣孔不明顯(比較細膩)。
2.最後的10分鐘,取出上板後膨脹得厲害,但冷後那部分還是缩回去了。所以取出上板後應該溫度降低成150度比較好。




這個打蛋器頭是鐵絲,不是鋼片,會不會影響打蛋的質量?



採用上下夾板的方式。即使160度也不會上升的厲害。

停火後的樣子



冷卻後的樣子



補充

上次的可可戚風


用料基本一樣。但是蛋黃漿的打法是先混合除了蛋黃的部分(麵粉,可可粉,糖,油,牛油),然後混入蛋黃。

上下夾板,160度烤了40分鐘。 感覺過頭,但面皮不夠厚。


可可戚風:剛出爐的樣子


冷卻後有回縮,洞洞比較明顯,上下不一致。


日本公司的『Nemawashi(根回)』

公司辦公桌周圍會種點植物。都是比較耐生的,不用怎麼打理都會默默地陪著我。

看著巴西鐵樹又要開花的樣子,想想有過一年了,不禁有些感慨。記得去年開花起來還很香的呢。而且,一定是每到下午4點鐘就開花!



這一組植物,都忘記叫做什麼了,但也是長了又長,分株了繼續長! 去年隨便用紙杯養的一株健康得不得了。還沒有來得及搬到正式的植物盆,又分株了一個小弟弟出來。



說到植物,想起日文有句話叫做『Nemawashi』這個詞。寫成漢字是『根回』。其意思就是在種植植物之前,對土壤,根部做些護理才種植(分株,插枝等)。
其實,這『Nemawashi』還是日本公司文化的特徵之一呢。

也就是說,在真正行動之前,與當事人有意思上的疏通,取得各方面的同意,達到事倍功半的效果。這與歐美公司裡,覺得有道理就上馬的做法是很不同的。

為什麼寫這點,因為最近看到日本的年輕人似乎也不太顧『Nemawashi』,想到什麼馬上就是一個Email通達全世界,稍有顧及不到的問題就整盤癱瘓。看了著實令人捏一把汗。

對有些不太感冒的人則是幸災樂禍,當然。

人不是植物啊!

2013年1月9日 星期三

尋根之旅。冬令營。愛國教育

沒事時會看看舊同學WZ的blog。
(其實,舊同學中寫blog的人不多,或許是我知道的少吧。)

WZ是當年(不要問幾時啊)一同去日本的同班同學,畢業後也留在日本。

這天,看到同學WZ的Blog記事,引起我的注意。話說她力勸兒子過年期間去參加了國內為華僑舉辦的『尋根-冬令營』。
而兒子回來時顯得非常雀躍,下機回家的路上連說了幾次“楽しかった。帰りたくなかった。(太开心了!我都不想回来了)

這種反應,我有點驚奇。真想看看她的兒子寫的blog呢(如果有的話)。是說遇到一大班來自五湖四海的同齡人,都是同樣背景的人開心吧?
我們每個香港人,下了飛機,都有種回到家的輕鬆感。絕不會有『不想回來』的說法。

這些感覺的東西放且不說,其實,引起我注目的是,該等尋根冬令營(也有尋根夏令營)原來是國內各地僑辦面對華僑的一個『活動』。其目的是很明顯的,是讓僑居海外的人可以了解國內,使到他們熱海國家,通過各種渠道為國家做貢獻。

這些都是『先』投資的活動,當然費用會很優惠:『营员由住在国至营地间的往返旅费自理,营期内的食宿、学习、参观、交通等费用将由主办单位负责。营员将缴纳一定数额的参营保证金,凡如期参营者,保证金全额返还。。。』。簡單來說,應該就是只要負擔飛機票就可以了。當地的所有費用『國家』負責。

有些什麼活動呢?,其中一個營是這樣的:『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营员们将进行语言、文化课程学习、中华才艺实践课程学习、中国家庭一日体验、以及南京中山陵、大屠杀纪念馆和黄山等地的考察参观。』

很明顯,是『洗腦』營。真是用心良苦啊。差只差明確加上愛國教育的帽子而已。

香港是不需要這類尋根營的,因為文化已經是中文文化,沒有這些問題。但是,被稱為愛國教育的『國民教育』則阻力重重。為什麼?

處於中西文化的邊緣,也許更加看得清楚各文化的利弊。在千軍萬馬自由行來『打救』香港經濟的現在,香港人更加看清了中國人的醜陋習性。

我自己,不會讓子女去專門接受這類洗腦營。同樣的事情,我會鼓勵他們多方面了解,從中找到事實。一些東西,一旦被政治利用就會多了很多味精,變得面目全非。
想愛國的,就讓子女自己去中國旅行啊!看到的,絕對與尋根營看得不一樣,一定更加真實。只是,希望這樣的自發尋根之旅後,還能夠講出『楽しかった。帰りたくなかった』就是了。


從我的 iPhone 傳送



2013年1月8日 星期二

冷。熱

香港這裡這一排一個字:『冷』!
但是在澳洲的仔仔則是頻頻報『熱』!
南半球的澳洲與香港正好相反,這裡冬天,但是那邊則是夏天!

前不久是聖誕節。澳洲很重視聖誕節,但是那感覺就完全沒有穿著厚厚衣服,冰天雪地來陪襯。相反,是炎熱!

據說,今年澳洲的夏天特別熱。某一天竟然達到44度。
我的天,在香港如果44度會怎樣?不可想像!

仔仔是Homestay,是房東提供食宿的。不可思議的是,房東竟然沒有提供風扇,無可奈何之下,只能自己去買了把(正常嗎?)。
只是,在最熱的那幾天,44度的氣溫竟然也不開冷氣。

本來以為乾熱的話,人是可以過得了的。可是這天仔仔來報,從美國iherb買的維他命C糖只吃了幾粒,現在全部融化成一團了。
這下我開始覺的『熱』的分量了。

我們也只能鼓勵仔仔學澳洲人學會『耐熱』。

其實,我自己也不理解澳洲人可以這麼耐熱。是像樹熊一樣比較吃素,產生熱量少嗎?!

儘管我們囑咐仔仔入鄉隨俗,但是問題還是發生了。

前兩天,仔仔FB上告訴我們:

『現在HOMESTAY因為電費..想規定我十二點至一點訓
(我不想被人這樣限制)

我就是電腦開得長...我不認為他電貴高真的完全關我事

好像是3個月7百多元

不知是三個月還是兩個月..I DON'T CARE

……&× 不開冷氣都算了還要這樣限制

旁邊鄰居都要5百多元
他們只有3人
我們有6人喔

電腦開得長有那麼食電嗎?!


...
假期會睡晚點
我覺得電費貴不全是我的責任
什麼「你應該感到有罪惡感」!』

云云。

問題看來挺嚴重的。說實在的,對於電費突然上漲,就賴到一部電腦多開了幾個鐘頭,真是nonsense. 有沒有基本知識啊!

這個房東的屋子是新屋,還配有游泳池等。但是澳洲的水電看來很貴,看來絕不會使用的。

本來想,只是房東一時之氣吧,反而給我留意到仔仔這一段時間遲睡的問題。所以我責成他首先要早睡。同時期待此問題靠時間去解決。房東會想通的吧。

這兩天開學開工,但問題似乎沒有好轉,尤其是女房東總是黑口黑面。仔仔終於忍不住,決定搬出去了。

晚飯時,與房東說了,按2個星期通知期處理。房東似乎也有思想準備,或者,根本不想租給一個擁有大食電電腦的租客吧。

真是笑話,只是現在笑不出來。

說實在話,留學生活絕對有點委屈在香港長大的港孩。香港對他們實在太好了。

仔仔的房東提供的午餐


同一天的中午,在國內讀書的女兒的午餐(是否太多了?!)

2013年1月2日 星期三

初二,啟示

初二,四周圍放假,比較閒。
兒子傳來一個Link讓我們看。該Link的內容幾年前已經看過,是2005年賈伯斯在史丹佛大學演講
現在重溫一下依然收益不淺。


文字版: http://www.wretch.cc/blog/No1Kelvin/7819640  前半部
 http://www.wretch.cc/blog/No1Kelvin/7819641 後半部

or 我的老花筆記本here

15分鐘的講話,你的感想是什麼?是最後一句話嗎? 「求知若飢,虛心若愚。」?

文字版中很多黑粗體做重點。可做參考。

我想起一年多前看過的一個講演,歷時1個半小時。講演的題目是『萬事皆如塞翁失馬』。講演者山中教授去年(2012年)授予諾貝爾獎,但是該講演是之前2年的。

兩個講演好像完全沒有關係,其實,我覺得有一點是一致的:遇到困難不要放棄,遇到成績也要小心不好的事情在後面。
說是勵志也好,說是反思也好,一個人靜下來聽聽是不錯的。



2013年1月1日 星期二

「烘培筆記」是日出爐麵包

剛學做包包的同事Send了一幅相來,問為何表皮很硬。

我看了一下她用的食譜,少糖少油的,應該是類似方包的。說:『這是比較像歐洲麵包的,不如用一般餐包的食譜再來加減?

這是晚上以基本餐包食譜做的麵團,然後一面兩吃。


1。基本餐包食譜 (見下圖)
2。搓麵(和)程序10分鐘 
3。加入牛油(參見免扶方法) 
4。設定發麵程序+延遲10分鐘(為了醒面) 
5。機器完成發酵程序(1:30分鐘),檢查發酵狀態。如果沒有發夠,就繼續放置。一般多30分鐘就會發夠。 
6。取出,成型。放入38度以下的環境內。這次400克麵團做了 210克 x2 (咸包,腸仔),80克x4個(甜,果醬) 
7。約30分鐘。烤爐預熱180度; 
8。塗蛋汁,割開口(約1cm深); 
9。鹹味(意式腸仔包):擠入千島醬,放切半雞腸,塗上意粉醬,撒上芝士粉(義粉屋用的那種,有鹹味的),意大利香草; 
甜味(果醬版):開口後擠入麵包用的果醬即可 

烘培時間: 
1。麵團重量80克(每個)以下,空隙足夠時13分鐘,180度-160度(烤爐不同要調節)。沒有空隙時,下火要強些,15分鐘吧。 
2。麵團200克(每個) 以上的,18-20分鐘



初一,初旨,初次@寶蓮寺

在日本,現在是元旦新年為大,所以元旦就如我們的春節一樣有各類的儀式,習俗。
初旨(
初詣,hatsumoude),就是其一。意思是年頭3天內參拜神社祈福。

適逢有日本友人來到,所以就邀其一起上寶蓮寺做『初旨』吧,順道還可以鳥瞰機場,全景(360)大嶼山呢。

今天想做一下記錄的,就是吃齋:我們5個人不但連幾個碟子的齋菜掃(吃)光了,大盆湯喝完了,連一大鍋飯都『徹底』裝完吃乾淨了。根據我的經驗,每桌的飯鍋都有人數x兩三碗之多。我們五個人,飯的分量應該有12-13碗之多。以往可以將齋菜吃完,但是那鍋飯絕對是會有剩的。

其實,我們一行3女2男,『戰鬥力』全部集中在那個日本壯漢上。
尤其是,當他聽說吃光佛祖會開心的說法後,更加食指大動。

  *飯鍋給收掉了,沒有留影,可惜。

日本人還真的有那種蠻勁。不得不嘆為觀止。

初詣
(はつもうで)とは、年が明けてから初めて神社寺院などに参拝する行事。一年の感謝を捧げたり、新年の無事と平安を祈願したりする。初参り(はつまいり)ともいう。
http://ja.wikipedia.org/wiki/%E5%88%9D%E8%A9%A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