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下廚樂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下廚樂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3年7月3日 星期三

【假日大廚】我家的『菜餅』(okonomiyaki)

因為自知老婆的料理很受虎仔虎女(以後就這麼叫吧)的歡迎,為了維穩(最近常出現的詞語),所以虎爸也就很少搶風頭了,專心做麵包先生了。

有時也佩服老婆,似乎從來沒有食譜,烹調的東西都是即興的感覺,但也頭頭是道。

不過呢,虎爸偶爾也會入廚表現一番。

菜餅,是我家才用的名稱,其實完全是日本「お好み焼き」(okonomi-yaki)的做法:現成的『菜餅』粉(お好み焼き粉),現成的『菜餅』醬(お好みソース)。

對於不愛青菜的小孩,這菜餅簡直就是他們的剋星:一點點粉,混入大量的椰菜中煎成餅,配上甜甜的菜餅醬,而已。最近我發現,我爸媽都很喜歡耶!怎麼,年紀越大會越兒童嗎?




有食譜:

菜餅粉 100克
水:100克
雞蛋: 1個
椰菜:300克,但盡量多
輔助材料很隨意,但重要:墨魚 or 腸仔 or 醃肉
輔助醬料:除了菜餅醬以外,還有 美味醬(マヨネーズ)看家人喜歡不喜歡了

圖示:用了一盤鮮墨魚,因為會出水,所以水分只下了50克。



煎鍋下油,盡量大火。。。



上碟後讓小孩幫手即菜餅醬(這是小孩覺得很有成就的地方,重要)



(左上角是鹽燒三文魚頭,老婆說好吃過三文魚肉耶!)

這兩天看LC的Blog上邊講到可以自己配粉和醬。不妨參考一下。

摘錄如下:

日本人叫這種pan cake 做Okonomiyaki. "okonomi" means whatever you like and "yaki" means cook or fry.  It is served with your favorite mayo sauce, sweet and sour, Tonkatsu, sweet chili etc.

自調粉漿 (3人份量):

麵粉 3/4杯,  發粉1茶匙,雞蛋 3隻,清雞湯 3/4杯, 豉油 2茶匙,油液 1茶匙, 芝麻油 1/4茶匙

自配餡料:

可配雜錦海鮮/火煺蟹柳日式魚蛋 +  椰菜、磨菇、粟米、洋葱等大量疏菜。

煎香後,洒上木魚碎,配日式沙律醬汁同吃。

小廚筆記:先輕輕畧炒好饀料撈入粉漿中,然後再煎會比較容易控制。

***再說『okonomi-yaki』

其實日本說的okonomi-yaki,是有很多種的,大致以地區來分『特色』:關西味,關東味,廣島味。。。
不說不知道,其盛行是二戰(日本戰敗)後沒有糧食,在卻少澱粉質的當時,這個大量廉價椰菜就充當了很重要的角色了:充飢!

口感來說,我覺得光是麵粉是不夠的,應該有一點地瓜粉之類的澱粉,吃起來比較滑口。最好,自己磨山芋,山藥來用。

還有,菜餅醬(お好みソース),甜滋滋的,有點像我們的急汁,海鮮醬,叉燒醬的混合體。。。

2013年4月24日 星期三

泡菜第三版

第一版,泡菜還沒有入味已經全軍覆沒。 
加推的第二版有一半是蘿蔔。那味道令到全屋一個星期揮之不去! 
還有,就是那白菜泡的咸了點。 


這次第三次,泡菜漿料夠重手,醃的咸度適中,夠咸夠酸夠辣也夠甜,太成功了! 

主材料:中形白菜兩棵 
100克鹽,1升水,醃6小時後過水2次,瀝水一個小時 

輔助:白蘿蔔半條,紅蘿蔔半條 
蘋果一個,洋蔥半個,薑一節,蒜頭半個球 
:打成漿 

調味料:白糖3-5勺(30-50g,老婆不捨得用她那瓶老冬蜜),韓國辣椒醬2大勺,魚露5大勺,鹽一搽匙 

30克粘米粉配一碗水,煮成米糊。 放涼備用。

將輔助材料與調味料加入迷糊中,主材料醃泡一天後放入雪櫃。



2013年4月14日 星期日

假日懶漢面:面嘎達

我的拿手把戲:面嘎達

老婆有她的米飯拿手把戲,我則側重於麵食。

但我不大願意用手去搓面。做『面嘎達』從頭到尾不用面沾手,符合這一原則,所以我是大力支持,家人也特別擁護的。

假日中午,懶得出街與人爭茶位,就在家做面嘎達吧。

以前,用同樣的面漿煎成餅(加鹽加蔥花),就成了『懶漢餅』。所以,面嘎達可以叫做『懶漢面』了。

其實,面嘎達除了面團本身,『湯底』也是很重要的。我就用蒜頭起鍋,半合肉碎煎香後,與一顆白菜煮出一鍋『湯底』。

做法:兩人分:高筋麵粉 200-250克
1.麵粉中下一個雞蛋,一點鹽和成漿(盡量乾些,攪拌到起筋)
2.醒面15-30分鐘。這時間做湯底。如果菜太多先撈出
3.用湯底直接將面漿徐徐倒入時『剪』成小塊。
4.煮熟 (面要不粘牙,要5分鐘-7分鐘,根據入鍋的面塊大小不同而不同)
5.裝腕時將剛才撈出的菜放在表面。

【圖片】面嘎達(配上KIMCHI也不錯)



晚餐加送:鹽燒比目魚 

用焗爐的BBQ功能(只有上火),做個『鹽燒魚』是簡單又無油煙的做法。

中間只需翻面一次。第一面 10-15分鐘。第二面5-7分鐘.



2013年3月24日 星期日

【下廚樂】鍋燒小土豆

經過街市,看到小土豆兩袋才8元。想起以前曾經看過『鍋燒小洋芋』的文章,很想試試呢!

根據寧波的做法,根本就是鹽+蔥花就可以的。不過,我會用家裡剩下的五花腩肉紅燒汁以及史雲生雞湯!

為了身體健康,除了洗淨,煮至熟的水都『飛』掉。

換煎鍋,放入薄薄一點油。小土豆放入後用杯子或者鍋鏟稍微壓平至有小裂口。 慢火煎兩面至焦黃。

將雞湯一碗以及冰箱裡剩下的腩肉汁倒入,慢火剪至幹身。

便宜的土豆『索晒』D肉汁,雞湯,不好吃才怪呢。簡單易做,肯定會很受家裡老少歡迎!



2013年1月27日 星期日

自己做白菜餃子

現在一說餃子,就是冰凍冷藏的各式餃子。
說實在的,很方便,而且吃起來很多都味道不錯。但總覺得少了些什麼。

小時候,到學生時代,餃子一定是手工做的的。後來,在大學時期,從很多北方同學那裡也學會了自己做餃子。
甚至,一直引為自豪的是,一幫留學生在學校的學園節裡搞的餃子店。。。
現在想想,都彷彿就是昨天,但偏偏已經是那麼幾十年前的事。

既然諸多要求,不如自己做餃子吧。餃子的餡料很講究感覺,以前我的北方同學光靠鼻子就可以聞出攪拌的餡料的鹹味,真是需要『鍛煉』才行。

晚上這一餐,倒是讓我複習了一下皮與餡的搭配 ( 包出餃子 60個左右)

1.中筋麵粉 500 g (我用了1/3 低筋,2/3 高筋)
2.白菜 中大顆: 半顆
3.半肥瘦豬肉:500 g
4. 薑,蔥 : 適量 (個人喜好)
5. 選擇性的:香菇,蝦米

家裡某人揚言可以吃30個,其實晚餐3個人只吃了30來個。呵呵!

餃子皮要自己桿才好吃。從速度來說,一個人桿可以頂得上兩個包的:



整裝待發,最簡單的形狀:



水煮的好吃些?至少我覺得如此:



蒸的皮硬些,但家裡大半喜歡蒸的:


2013年1月26日 星期六

再試馬蹄糕

馬蹄糕,記得很久前試過一次。做得完全不成形,潰不成軍。所以這麼久就老老實實的吃酒樓出品的了。

上星期看了網友Songbird的網頁做的馬蹄糕,口水直流,忍不住又有想試試的衝動。

準備齊當後,週五晚開工了(好像很大件事似的)。結果,大成功啊!

第二天早餐,除了麵包外,3個人一下子吃了半邊的馬蹄糕!

老婆看我切,吃了幾塊後說,不煎也很好吃啊,!



不煎也好吃

製作基本上是按Songbird寫的幾行字,非常精闢易懂,試過之後也覺得超簡單呢。

蒸前



蒸熟後



轉載

材料: 


桂花  1克 + 熱水 100ml   (浸5-10分鐘後放涼)
馬蹄   10 粒    (削皮拍碎)
馬蹄粉 163g + 水 400ml (預先拌勻隔走雜質)
栗米油 1/2 湯匙
冰糖 250g + 水 400ml

做法:

1. 將冰糖煲溶, 加入桂花水, 栗米油及已拍碎馬蹄煲1-2分鐘熄火
2. 馬蹄粉水攪起, 慢慢加入糖水內邊快手拌勻, 再開細火煲滾至半流質 (要不斷攪拌)
3. 粉糊倒入已抹油之盤內大火蒸約30分鐘至熟透, 待涼便可放入雪櫃, 食時再煎軟


補充
a. 為了蒸的時間不太長,我用了強化玻璃的烤盤,高度大概3-4CM,容易蒸熟。蒸的時間可以15-20分鐘都可以了。
b. 用的鍋盡量用厚身點的鍋。這樣在第二步驟時,倒入馬蹄粉水後基本都可以整體達到半流質。
   我用康寧的那種鍋,不開細火都OK。溫度大概是最後降到60度。
c. 馬蹄粉水在水中要用細篩將顆粒搞碎,否則在倒入時估計會有溶不了的白色顆粒。

2012年12月30日 星期日

[下廚樂] 金菇醃肉卷與厚皮餃子

一般家裡都是我主打麵食,老婆主打米食。
倒不是不會,只是與老婆相比,越來越覺得不夠多姿多彩,所以已經逐步退出,成為副手。

很多人是從留學生活開始學會自理和做飯菜,但我在上中學已經要煮飯了。不在話下。

現在比較追求的,是簡單易做的菜式了。那些要多少個鐘頭來醃,燜燉的免問。簡單又好吃的(可以得到掌聲的)就我來吧。例如買來的冰凍魚解凍後灑上鹽就用焗爐來燒烤。。。(真是急功近利的樣板)

最近父母來港,對我做的金菇醃肉卷贊不絕口,蠻開心的,所以昨天又做了一次。。。

材料:醃肉片 200克-300克包 (美國的肥醃肉片也可以),金菇 3-4包

做法:金菇去尾(根),洗淨,灑上胡椒,一點鹽;醃肉片一面上生粉,將金菇捲入,用牙籤固定。
慢火煎。翻多幾次,盡量將油煎出為上。中間要蓋蓋幾分鐘。

P.S.金菇有種怪味,加點胡椒可以蓋味。鹽不要多,因為一片醃肉的鹽分已經夠咸。



『號外』

昨天中午,做完『面嘎達』,留下了半合肉末,半顆白菜,突然懷念起學生時代包的餃子,心血來潮下決定晚上做了一批『手工』餃子。。。

300克面做了 37個。我一般米飯,餃子做副食,老婆這只吃餃子,但只消滅 25個。

餡則是用中午剩下的肉末,白菜,加了一包晚餐用的金菇。。。(沒有忘記薑蔥,呵呵)

沒有中筋面,用75%的高筋加25%的中筋。面皮明顯與外面買的不同,夠韌! 我自己覺得太韌,但老婆感動得眼淚都要出來了,說就是要這種口感。
老婆還說,如果與外面一樣,那就不如到外面買了。也有道理啊!

下次,不要用麵包機來搓面了。這也許是韌性過度的另外一個原因。呵呵!(賴麵包機?)

一半蒸,一半煎的厚皮餃子



2012年6月19日 星期二

簡單就是美:鹼水糉

http://tigerzhk.blogspot.hk/2012/06/blog-post_20.html


每年一定有一次。 
老婆買來材料後,就由本人一手包辦:洗糉葉,包紮,煮。。。 
圖片是昨晚做的。又一年! 
家裡人對那些裡面五花八門的餡料的糉不太感興趣,偏愛這種鹼水糉:糉葉的香味,糯米的口感,被鹼水帶出。沾上白糖來吃是絕配!

2012年6月17日 星期日

父親節的誠意製作

附近新開了家稻香。 
那天,老婆買了一盒叉燒回來。沒兩下吃光後,問老婆買了多少錢。 
老婆說:「半斤,43文」 
我以為聽錯了,一斤還是半斤? 
老婆沒好氣:「半斤!要排隊買呢。」 
「以前。。。唉」 

以前,我放工偶爾會買些斬料回家,因搭巴士會路過。相比較燒肉,叉燒是便宜的,10元一條大大的。 

就幾年,物價已經有翻倍的感覺。 

這是今天DIY叉燒的原因吧。 

昨晚飯後散步,順便就買了叉燒醬,五花腩肉兩合(共630克)回來。 

醃料: 
叉燒醬 3湯勺 
酒 1湯勺 
生抽 1湯勺 
薑汁 1茶勺 
蜜糖 1湯勺 

混合後放入雪櫃一晚。 

製作: 
1。烤爐180度,用Foil上下包住,烤50分鐘。 
2。去掉上面的Foil,烤爐設定為120度。5~10分鐘塗汁並翻邊,保持濕潤。 
3。20~30分鐘後搽蜜汁,多10~15分鐘即可。 

第一次製作,味道不夠稻香的複雜,但也是大成功! 

也許,成本會貴過外賣,但也是誠意之作呢!

原作参考

2012年1月3日 星期二

用盡麵包機:蘿蔔糕篇

昨天看了網友Tammy的blog,下班後興衝衝就去買了條蘿蔔,吃完晚飯就開始刨蘿蔔...
待用麵包機的發面程序發的饅頭面團好,成型入鍋後,馬上再次啟動麵包機作蘿蔔糕了...


份量與Tammy的有少少不同

1.蘿蔔 1.1kg
2.粘米粉 200g
3 蘿蔔汁180g(取自1,刨蘿蔔時出的汁)
4 滾水 550g
---
3.臘腸 1條  (窮啊,沒有其他的啦)
4.蔥花卷剩下的蔥油
5.鹽,胡椒粉少許

kenwood麵包機的蛋糕menu(#7)
預攪 5分鐘
停止(醒面) 5分鐘
攪拌 18分鐘
烘陪 67分鐘
保溫 60分鐘

筆記
1. 刨蘿蔔會出汁, 我量了一下有近200g呢. 我用來與200克米粉作第一步混合用了.
2. 睡覺前所見,烘陪時間完成,但是似乎不太熟.  算了,用盡保溫程序,看看能否熟透.
   估計這是Tammy說的要用滾水的要點吧. 我只用電熱水壺的水...
   或者,是分量太多了呢?    

3. 早上所見,形狀還挺像樣的.很重. 反正吃的時候還要加熱處理,所以即使有少少生也無所謂了.
-------------------------------

左 早上的成果
右上 麵包機在攪拌
右下 同時在製作的牛奶白饅頭與蔥花卷  
 

2011年6月5日 星期日

端午節的粽子

以往,每逢端午節前,老母一定會做很多粽子的。而且,有大量豆類的鹼水粽。


今年與老母打電話,講到端午節的粽子。老母說,『唉,今年不知為何,有點懶,不想做了。打算就在外面買幾個回來就可以了。』


人累了會懶,人老了也會。心中有點不安。與以前不同的是,現在子女都不在身邊,缺少一種動力?上年級了嗎?是啊,不知不覺,人會老的。


想想父母過些日子會來小住幾天,所以趁還有粽子葉就有包了一次老母喜歡的有豆的鹼水粽。


基本數據(1-1-2,1斤糯米,1湯勺鹼水,2個鐘頭)


1.豆(有皮紅豆,綠豆等)約半斤,泡6小時


2.糯米一斤半,泡2小時。


3.包前濾水,米豆混合,


4.鹼水1.5湯勺,菜油1.5勺混合


5.包粽子


6.水煮兩小時。 OK!


希望老母可以繼續吃到令人懷念的味道。


2011年5月30日 星期一

簡單就是好!---鹼水粽


每年端午節前必做的。基本上都是我一個人搞定。今年包了30個吧。


家里人不喜歡吃有餡的,要齋鹼水粽,甚至連豆類都不要加。呵呵。。。對我來說,省時省心。。。


鹼水粽只沾糖吃,粽葉的香味,糯米配鹼水後的口感,加上白糖的清脆。。。確實 good!


2011年5月22日 星期日

跟Carol 學做包點:銅鑼燒與香蕉磅蛋糕

星期天,跟Carol學了兩招:


早餐吃的


蜂蜜銅鑼燒(豆沙省略版)


 

 


用料:雞蛋2個,糖40克,蜜糖1湯勺,低筋面120克,牛奶40克,發粉1小勺


蛋香味很重。因為沒有豆沙,所以吃起來有點干。擦點牛油,楓糖漿是不錯的。


 


下午茶吃的


巧克力香蕉磅蛋糕



磅蛋糕基本上粉,糖, 牛油都是1:1:1. 用的牛油比較多,所以個人覺得並不健康。


因為前兩天買的香蕉滯銷,有兩條甚至已經接近要爛的時候,所以才有做香蕉製品的想法。


第一次將如此大量的牛油與糖打化,沒有感覺是否已經打好了。瞎摸之下,調出來的漿還是偏稀。烤起來非常有香蕉的香位,絕非香蕉香精可以比擬。 要50分鐘才能烤熟,也許烤爐溫度真的不准,嚴重偏低。


2011年5月14日 星期六

自家簡易披薩


記得在日本留學時,披薩對於學生來說還是奢侈品。所以有時會自己用現成的土司片,加上超市買來的披薩醬,披薩芝士做土司披薩吃。


在香港,好像不太見披薩用的這些醬或者芝士。所以只能做些山寨版的啦。


披薩醬:洋蔥半個切粒,蒜頭一個切碎,意粉醬4大勺,鹽少許,意大利香草少許
#牛油少許爆蒜,下洋蔥以及意大利香料炒熟後下意粉醬,收水放涼備用


麵團:(兩個)


  麵粉中筋 200克(100%),鹽3克(1.5%),糖 10克(5%),依士2克(1%) 植物油15克。(我會下些乳酪)


# 做法:麵包機揉麵程序5分鐘。發酵至兩倍大(1-2鐘頭),按烤盤成型,發酵第二次(30分鐘)


披薩材料:隨意 (喜歡什麼下什麼):美國熏肉腸(切碎),雞腸,粟米粒,菠蘿等。適當撒點意大利香草,橄欖油。 冰凍的要解凍


配料:兩個餅用芝士 100克,千島醬 或者 美乃滋醬適量。


烘培: 200度 15-20分鐘


以上分量可以夠3-4人吃。銷路很好!


晚上芝士只用了80克,被投訴偷工減料。(為了控制成本嘛。。。哈哈!)


---


檢討:披薩醬是做披薩最重要的一個環節。喜歡吃披薩的,一定要對披薩醬有點研究才行。以上的方法基本上是偷懶的方法。有時間應該從生的番茄熬出來的。用意粉醬則比較稀,要收干點水分,並且要下點鹽。


2011年5月2日 星期一

馬拉糕。。。Promotion


試了不同方法的馬拉糕,結果有點滯銷。。。


換一下包裝,不知明天早餐會不會hit呢?


取名叫『馬拉糕卷』吧。


自我評價:相當不錯。馬拉糕的蛋香奶甜鬆軟的感覺,配合外皮那有點韌性的口感。。猶如麵粉的交響樂,一流。


事後檢討:無。如果真的拿馬拉糕來配『卷』的話,馬拉糕要用方形容器來蒸才比較容易使用就是了。


外皮:200克中低筋面+50克老面,20克糖,鹽少許,依士1.5克。麵包機揉麵程序,1:30。


2011年5月1日 星期日

白汁焗飯


現在的後生仔似乎無芝士不歡。而偏偏老婆不喜歡芝士,所以平時有芝士的菜式少之又少。對於飯菜不太在意的我就可以『乘虛而入』了。


假日做的有白汁焗飯,不油膩但簡單而很受歡迎的(似乎?)。


組成:


A. 白飯,冷熱皆可,3-4人份,焗盤下塗上牛油防粘鍋。


B. 材料隨意(洋蔥,雞腸,蟹柳,蝦仁等)-> 可以先爆爆洋蔥,加點鹽,收干點,蓋在A上。(中午家中沒有洋蔥,所以就偷工減料了)


C. 白汁:牛油10克,麵粉一湯勺炒熟,加入牛奶200cc.鹽 0.5 tsp,攪拌加熱到糊狀。加在B上。


D. 芝士 約50克 ,灑上。(見上圖)


焗爐200度,10-12分鐘至芝士變焦黃即可。


今天出爐的成品顧著招呼忘記拍照。。。殘念!


2011年4月30日 星期六

需要耐心的古法馬拉糕


外父昨天回了廣州,一大早老婆就在打掃整理房間。


無所事事下,想起前兩天偷懶做的馬拉糕。


一般馬拉糕都是用泡打粉『局』出來的。半個鐘頭有得吃。但口感厲害的人馬上就會皺眉頭。


今天又是連休4日的第一天,試試古法馬拉糕吧。


網上找到一個配方,馬上試做。


8點半伴好材料,到了11點半才感到『發』了。蒸了20分鐘。。。出爐!


(表面的提子干是畫蛇添足的樣板)


 


材料:


低面:110克,紅糖:80克,雞蛋:1個,淡奶:50克/ml,牛油:20克,菜油:15克


依士:2克,小蘇打1克


事後檢討: 1. 以前只是下菜油,所以這次牛油使到整個馬拉糕的香味很重。2.網上還有先做面種的方法 ,需要更好的耐心以及複雜些。估計要拿出機器才能將面種打散。下次可以試試。


2011年4月22日 星期五

溫習一下:白糖糕

很久沒有做白糖糕了。


趁外父來香港,顯顯“身手”吧。


其實白糖糕很容易做,容易失敗的也許是煮米漿的火候掌握。


材料:


a. 水磨粘米粉 150克,b.水 310克 c.糖 110克 d.依士 2 克, e.泡打粉 2 克


做法


1. a,b,c混合 ,慢火加熱到半熟,需要不斷攪拌。 有點像煮 65度湯種的感覺,直到攪拌出痕跡(見下圖),馬上停火。如果用厚鍋要放入冷水中冷卻。


p.s.如果喜歡芝麻糊的人,就可以芝麻糊的濃度做比較。煮到與芝麻糊差不多的濃度就可以關火了。



2. 降溫至 40 - 45度,放入依士和泡打粉,攪拌均勻.


 


3. 等2-4小時,見到下圖樣(樣子不太令人喜歡)就可以倒入盤蒸了。15分鐘足夠了。



(成品未能及時拍照,有機會補上)


2011年4月11日 星期一

芝麻雲片糕

太多麵包吃不完可以做麵包布丁。但是,老母上次拿來的芝麻粉太多,可以怎樣吃呢?


晚上靈機一動,想起雲片糕。


是啊,同樣的,用大量的芝麻粉與糕粉混合,出來的雲片不就是芝麻雲片糕了嗎?


試做的配方大致如下:


1.芝麻粉100克(已經有些糖,微甜)


2.糕粉 60克 (袋裡剩下的全部用上了)


3.糖粉 50克 (不是砂糖,可多些)


4. 橄欖油 30克 (可用其他植物油代替)



混合,當混上一定的油後,拌均。用直身的容器壓緊,蒸20分鐘。


大成功!


放涼後切片。好香,好吃呀!


事後檢討:1.不用壓的太緊。有點空間讓蒸汽進入的話會多點粘性。2.放涼才切。3.不要晚上做,因為好吃得停不了口,對健康不利啊。


2011年4月4日 星期一

有酸奶的早餐--談談乳酪


早上一碗酸奶,配上水果,再吃著新出爐的番薯湯種全麥土司,非常寫意。


說到乳酪(酸奶),都會有涼吃的概念吧。
告訴你,要想發揮其酸奶的功力,一定要是溫吃的。


市面上,酸奶產品很多。最近不停地買各種品牌和口味的乳酪產品來測試其乳酸菌的『活性』,結果很令人失望。因為,不管口味,價錢如何,很多品牌的乳酪就是培養不出新的。真的令人懷疑其宣稱的功效,或者酸奶應該有的功效。


是的,如果乳酸菌不夠活潑,或者說死菌一大堆的奶製品是無益的。


可以非常成功的培養出酸奶的,只有兩種。香港雀巢公司"純乳酪",和台灣公司出品的“植物之優”鮮奶優酪(後者比較少見)。其他的,包括明治什麼的外國貨,不知是否太遠送來,已經沒有什麼生命力了。


要培養酸奶,可看嚴浩導演的介紹(轉載如下)。記住要點,1/10,45度,6個小時。


其中文中奶清我試過,好像挺有用的,甚至想到SKII是否都是從這些東東提煉出來的。不過不是我想要的,不在話下。


【轉載】


美容秘方大公開



2009年11月22日





清晨氣溫不到十度,占士特意開車來一起行山,看見我與老婆雙手握拳,上下揮舞雙肩走所謂的「軍人正步操」,不覺失笑,說這個動作像「招財貓」比較多。
我雖然每天早上虐待老婆,把她從暖被窩裏拉出去冰冷山頭,但她最近心情很好。「逆旅奇緣」的海倫教她自製酸奶,成績斐然,自製酸奶有幾大好處,第一新鮮,晚上做了早上享用;第二溫度是暖的,不是從冰櫃裏拿出來,大冷天還吃凍酸奶,對脾胃是大殺傷;第三是經濟效益,每天省十多塊錢;第四是成就感;第五,最重要的,是浮在酸奶面上那一層水質的奶清,你千萬不要一口喝掉,海倫說,那是美容珍品,每天晚上臨睡前搽在臉上,一個月後黑斑便消失。對這喜訊反應最大的是我,因為我患有嚴重的美男綜合症。做酸奶的過程非常簡單,買一瓶新鮮牛奶,超級市場放在冰格裏那一種,買一杯原味酸奶,找一個保溫杯,先把鮮奶煮到微溫,人體溫度卅七度,鮮奶加熱到微溫,即大約四十度,用手指放進奶裏試一試,不可以太熱,太熱一定失敗,這個是關鍵。然後以鮮奶十,酸奶一的十比一比例,倒入保溫杯,旋緊杯蓋,保證你第二天有微溫的好味酸奶吃!煮奶時可以加入蜂蜜,蜂蜜奶清對皮膚更好。如果加入白糖則不易敷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