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5月18日 星期三

健康與好吃的判定

雖說排飽鬆軟可口,不過我還是覺得牛油吃多無益,而且糖分也高呢。所以晚上還是做了一個全麥法國大包。


所謂大包,因為全程由麵包機控制出爐,不用分割成型,夠單純。為何叫“法國”大包,是因為使用了麵包機的法包選單(Menu 2)。


材料如下


高筋麵粉 270克,全麥粉 30克(兩者合100%),老面 80克 (25%)


酵母:紅裝instant yeast 4.2g(1.5%) ,奶酪(酸奶):2 TBSP


鹽:6g, Suger: 15g, 粟米油: 15g (5%),水:195克(65%)



麵粉採用最近在對面開張的烘培店的金象牌高筋麵粉(12元/KG)。攪拌時總覺得比較粘,經常帶動整個麵團轉動。


應該怎樣?我覺得這樣比較正常:


http://youtu.be/iD9M9fwL9So


 


事後檢討:


1.口感不錯,富有一般老面種應有的韌性與麥香。


2.全麥粉不能多,否則家中人會提出“抗議”。10%-15%比較適合吧.下了全麥粉後,整個麵包就會呈黃色,觀看顏色就知道很“健康”呢。


3.這次故意放多了依士,並下了兩大勺酸奶(奶酪),但效果不如意。感覺咸度增加,不知是否酵母過多,將糖分吃掉後凸顯出鹽分。還是,我不小心下多了一小勺?


分量來說,我量了一下有關重量與容量的關係,奇怪的是糖與水的比重竟然很接近。對於小家庭來說,反而那個2.5cc的量勺會用的多點。。。































 tbsp
15cc
tsp
5cc
half-tsp
2.5cc
Water15g5g2.5g
Salt20g7g3.5g
Suger12g4g2g
Yeast10g3.3g1.7g
(May 20 更正 依士與糖的比重)


事後看了對照表,才知道鹽放多的原因是記錯了。。。以為5cc的是6克。老麵包師傅說了,糖等成分可以about, 但是依士與鹽都要精確。


###


又講講那個老麵包師傅的blog.


今天留意到他講的『燒減率』這一個單詞。沒有去上過麵包課,不知中文或者英文怎麼說。不過意思很簡單,就是烘培前後的重量減少率。減少的就是水分,這就“嚴重”地影響到我們常說的口感了。


燒減率= (烘培前重量-烘培後重量)/(烘培前重量) (%)


燒減率高,水分減少得多,就會讓人覺得烘培得過干,俗話的“乾巴巴”吧。


燒減率低,會有種粘牙,不熟,甚至消化不良的感覺,


一般有大量混合物的麵包的燒減率:6-6.5%  (加了葡萄乾等混合物超過40%的話,燒減率為5 - 5.5%


法國麵包的話, 燒減率為 20%。厲害呢!


粗略計算法飽,用200克面做兩條小法包的話,完成品的重量為 100x1.65x0.8 = 130克


有時間可以針對每次的燒減率對比一下真正口感的區別呢。


老師傅說,控制燒減率,是控制品質的一大關鍵。


怎麼控制呢?


2 則留言:

  1. 呵呵 ^0^  原來用面包機攪面團時, 係打開個蓋 ga ?!  嚿面團好有趣 ~

    回覆刪除
  2. 在進入烘培前是可以打開的。因為有時還要加料,用“孤寒刮”協助。

    回覆刪除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